2025MBA報考測評申請中......
說明:您只需填寫姓名和電話即可免費預約!也可以通過撥打熱線免費預約
我們的工作人員會在最短時間內給予您活動安排回復。
導讀:當許多人在熱火朝天的討論社會上升通道的關閉時,他們可能根本沒有意識到,即便上升通道沒關閉,他們身上的一些特質也正在頑強的阻礙他們進入“上升通道。到底是什么樣的特質阻礙我們成為”進擊的巨人“?
當許多人在熱火朝天的討論社會上升通道的關閉時,他們可能根本沒有意識到,即便上升通道沒關閉,他們身上的一些特質也正在頑強的阻礙他們進入“上升通道。到底是什么樣的特質阻礙我們成為”進擊的巨人“?
中國知名的民營企業家蘭世立曾經說過一句有點招人恨的話,大意是:如果百分之九十的人反對一件事,這個事就值得去做。
蘭世立這句話我們姑且不論對錯,但是有一點他是說對了的,這世界上確確實實存在著二八原則,真正優秀的人總歸是少數,平庸的是大多數。
當許多人在熱火朝天的討論社會上升通道的關閉時,他們可能根本沒有意識到,即便上升通道沒關閉,他們身上的一些特質也正在頑強的阻礙他們進入“上升通道。
到底是什么樣的特質阻礙我們成為”進擊的巨人“?
01
對待建議的態度
真正的成功者思維對待別人的建議往往是海納百川,最不濟也會把別人的建議放在自己的腦子里,一有機會就自查自省。
可是平庸無為者則常常固執己見,甚至還會把這種固執當成驕傲的資本:你有什么資格給我提建議?
02
對待變化的態度
越是成功的人越是善于擁抱可能、擁抱變化,任何變化都意味著他們將會有一種新的方法來改變世界,實現夢想。而那些碌碌無為的人則總是固執己見的拿“從來沒有”做擋箭牌。
可是“從來沒有”不代表“永遠沒有”,當歷史的車輪轟隆隆轉起來的時候,先被碾死的往往是這些固守己見的人。
03
對待“改進”的態度
有很多人悲哀的發現,在30歲之后,自己從事的所有工作只不過在重復自己25歲到30歲之間的工作,成了一架只會“重復”的機器。不僅工作的內容始終不變,工作的質量也總是得不到提升。
但是真正優秀的人卻并非如此,他們會把“下一次我要做的更好”作為不懈追求的目標,力求每一項工作都有進步。
04
對待“分手”的態度
有人說分手見人品,可是離職同樣見人品。那些只會聚焦在上一個老板、公司多么傻逼、多么沒有意義的人,是永遠不會學會感恩,更不會去發現工作和生活中那些真正值得珍惜的東西的,他們永遠都把“噴”掛在心上,硬生生的把自己活成了一把錘子,看什么都像釘子,想要敲一敲。
可工作中重要的不是老板多傻逼、公司多沒前途,而是你在上一份工作里到底學到了什么,對你的人生有什么教益,如何能讓你變得更好。
05
對待“利他”的態度
真格基金創始人徐小平曾經說過,利己和利他是一枚硬幣的兩面,你在多大程度上幫助別人,就能多接近世俗意義上的成功。
為什么有很多人在工作上始終遇不到貴人?因為他們對別人的“求助”總是一副愛答不理或者“這么簡單,你自己做!”的不耐煩。久而久之,沒有人愿意向他求助,更沒有人愿意幫助他們。
如果你能在繁忙的工作中抽出哪怕十分鐘,幫助一下別人,把別人教會,不僅你會越來越受歡迎,更重要的是也還會愉悅自己的內心。
06
對待“無關任務”的態度
雖然同樣是拒絕自己職責之外的工作,平庸的人跟那些職場小紅人往往有很大不同。
前者會非常不耐煩的說“這不是我的活”。而很多職場小紅人則會說“我現在有很多緊急任務,沒辦法給到優先排期。”
雖然同樣是拒絕,但是反映出來兩者對工作的態度卻是云泥之別。前者只想守好自己的一畝三分地兒,對任何“額外”的工作都呈現出防御姿態,歸根結底是自私和懶惰。
一方面畢竟沒有任何一份工作是有絕對明確的職責界限,即使一份工作與自己完全無關,這種生硬地拒絕方式也是會給別人留下很壞的印象。
07
對待“做不到”的態度
美團的創始人王興曾經講過一個故事:
有一次公司開會到晚上 12 點,討論接近尾聲,需要有人整理會議記錄,涉及流程圖的部分用 visio 畫比較好。王興他問一個年輕同事會用 visio 嗎,她毫不猶豫地說「我可以學」。
這四個簡單的字里有無窮的力量。
要看一個人的成長高度,很大程度上要看他對未知領域的學習態度和攻堅克難的能力。相比于那些愛說“可是我不會”的人,我更喜歡那些“雖然我不會,但是我可以學,請你教我吧”的人。
因為這些年輕人讓我看到了韌性和對未知領域的熱情,以及火一般的上進心。
08
對待“責任”的態度
工作中犯錯誤時難免的,可是如何面對這些錯誤,很大程度上在影響一個人的職業生涯。
根據我在職場上的觀察,在面對錯誤、責任時,絕大多數人會習慣性的辯解“這不是我的錯”,只有很少一部分人會先放下“辯解”的防御姿態,把團隊召集起來分析這個問題,并想辦法在未來避免。
前者往往白交學費,因為在他們的潛意識里,這些都不是他們的“鍋”,自然也就不用想辦法解決問題了。
反復摔到同一個坑里的人,有什么前途?
09
對待“積極”的態度
我非常相信“凡事總有一線生機”。
與其面對困難嚷嚷“我什么都做不了”,還不如看看“有什么我們能做的?”
10
對待“過去”的態度
用科幻小說《三體》里的話來說,世界的進步正在呈現加速度的態勢,哪怕是三五個月之前的項目,現在市面上也可能會出現新的玩法,所以拿過去的經驗來套用,往往不一定能夠取得實效,甚至還會事倍功半。
所以千萬不要在沒有任何調研、思考的情況下跟老板說“以前都是這么做”,這很可能給老板一種墨守成規、不愛思考的懶惰印象。要知道老板雇你來是要你想盡一切辦法把事情做好,而不是當“復印機”。
所以不管遇到什么樣的項目、困難,都要想想:有沒有更好更有效的方式解決問題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