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5MBA報考測評申請中......

說明:您只需填寫姓名和電話即可免費預約!也可以通過撥打熱線免費預約
我們的工作人員會在最短時間內給予您活動安排回復。

導讀:即使有一天,我們離開了北上廣深,這些年在城市里浸淫出來的氣質,永遠都留在身體的血液里,和靈魂的陰影里,揮散不去。文章留言中,除了讀者留言和文章授權外,也有談商務合作,并希望有機會能見個面好好聊聊,我說你們在哪里,多半的回復是--北京。

        即使有一天,我們離開了北上廣深,這些年在城市里浸淫出來的氣質,永遠都留在身體的血液里,和靈魂的陰影里,揮散不去。文章留言中,除了讀者留言和文章授權外,也有談商務合作,并希望有機會能見個面好好聊聊,我說你們在哪里,多半的回復是--北京。

 

而現在確實承認,雖然平時多半身在香港和深圳,和北方這座三個半小時飛機的城市,產生的交集越來越多了。

 

這半年里,已經是第四次來北京,每一次來,所見的人,所談的業務,都更加豐富。朝陽的國貿,西城的金融街,北四環的中關村,東北區的望京Soho,還有德勝國際中心的出版社,北京的一切,似乎越來越熟悉;錢包里一直備著北京的地鐵卡,知道早晚高峰的時候用得上。

 

在西城金融街的星巴克,工作日的下午,外面炎熱,里面擁擠,朋友從附近整棟央企的玻璃寫字樓里出來,約和我喝杯咖啡。

 

“你要不考慮下來北京發展吧,看你最近一兩個月就要飛來一趟,北京挺好的。”

 

講真,我一直對北京的硬件設置有不少看法;比如首都機場根本不像一座一線城市該有的樣子;比如在這里晴天是寶,路上的汽車引擎蓋永遠都洗不干凈的樣子,比如這里的交通定時癱瘓,而食品安全好像一直都是個笑話。

 

但必須承認,北京有最密集的資本,和差不多最牛逼和最多元的人才,有最高的特權,也有最慷慨的空間。

 

這里每周都可以在寫字樓里聽到最新的資訊,創業的經驗,運營的方法論,大咖與大眾的對話;這里生產著供全國人民消費的視頻,炒作著大眾需要的明星話題。

 

我的同事從香港念完書后,上海工作,又來到北京,一路空氣越來越差,精神越來越好。

 

漸漸明白,一座城市能否吸引真正優秀的人,他們只有一個條件--前途。

 

而“前途”可以讓他們忍受好些天只能戴口罩出門,忍受食品和水的不安全,忍受地上交通的癱瘓和地下交通擁擠得沒有尊嚴,還有賺錢速度趕不上的房價漲幅。

 

而“前途”就是北上廣深這些一線城市最大的春藥,仿佛擁有宗教般的號召力,告訴真精英和自認為是潛精英的屌絲們,這里能成就偉業,這里能打破階級,這里能讓你的人生從此不同,你們只要做夢想的傳道士和理想的雇傭兵,準備好勵志的心態面對這哪怕操蛋的環境吧。

 

你知道在這里,多么稀奇古怪的想法,能在這里得到回應;天馬行空的個性,能在這里找到同類;多大的夢想和情懷,能在這里找變現的可能。

 

只有一線城市才能慷慨的獎勵那些最瘋狂的頭腦和想法。

 

前些天看過一篇網絡熱文,說二十幾歲在哪里對你有多重要,大致意思是,有天你離開后,這座城市的氣質,會一直在你身上,陪伴著你,影響著你的的氣質和想法,甚至你自己都沒發現。

 

而遺憾的是,并不是每一座城市都有這樣的魅惑和影響力,換過幾座城后,大多數城市會在記憶里慢慢模糊褪色,漸漸聞不到它留在身上的氣息,慢慢想念不起當年一起同居的歲月。

 

但北上廣深這些一線城市,因為它們太豐富,太矛盾了,一面高冷,一面痞雅,如同西西里的美麗傳說的莫妮卡,無法靠近,而你也知道每天夜里都在她懷里,聽著她的呼吸入眠。在這里看過的展和話劇,聽過的分享會,聊過的牛人,遇到的傻逼,都混成這座城市的獨特氣味,沖進你身體的每一個毛孔里,突變大腦的細胞基因,漸漸的,身體和靈魂,擁有這座城市的氣質,就像紐約的“紐約客”。

 

城市和城市不一樣的,如同姑娘和姑娘也是不一樣的,刻骨銘心的,終究只有內心的那一位。

 

如能有幸征服,能吹一輩子的牛逼;如果黯然離場,也能說老子當年有勇氣追過,也不失一段好故事,和一段內心永遠的騷動,在夜晚仿佛還能聞到當年身邊漂過后得城市香味。

 

這里酒吧駐唱,歌聲仿佛更加深邃些;夜晚城市的燈光,繁華得更加沉重些;夜里走在馬路上,氣質仿佛都更加孤獨。

 

上海一朋友經常引用一句話是“TISH(This is Shanghai)”。帶些對生活的戲虐,和眉宇間的不屑。你們沒待過,你們不懂。

 

哪怕有一天,你身體離開了北上廣。

 

從北京飛杭州的那天,晚上西湖畔,約了江明。

 

他個人經歷也是略帶傳奇,北京八年,算是玩公眾號的第一批人,評論犀利,文字血腥,頗有大號風范,結果一篇文章因為內容敏感,被網信部直接封號。后離開北京,回到杭州。和菜頭不惜筆墨,特意書文一篇,表心中念念。

 

離開北京微軟后,加入杭州阿里巴巴,如今自己創業。

 

我們沿著半個湖岸來回走著,我問他為什么離開北京。

 

“個人選擇而已,杭州也有不錯的資源,自己也算半個杭州人。”

 

然他和我說著在北京的那些年,我能感覺他語氣里的懷念,表情里的復雜,難以言說。

 

好妹妹樂隊的詞--握著的手,已是昨天,還好,年輕的我,愛過年輕的你。

 

北京地鐵的票價漲了,北京已經太大,需要把一些人“趕”出城。這挺殘酷的,但是,是必要的,那些為堅持而堅持的人,北京真不是最好的歸宿。

 

但是,哪怕你明明知道大城市是屬于精英,土壕和民工的,并不適合所有人。

 

你就是要賴在這里,

 

如同汪峰的歌,

 

“在這里歡笑,在這里哭泣。在這里活著,也在這里死去...”

 

哪怕明明知道這城市不屬于你,那也是你的城市,和你只有一回的青春。

 

即使有一天,我們離開了北上廣深,這些年在城市里浸淫出來的氣質,永遠都留在身體的血液里,和靈魂的陰影里,揮散不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