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5MBA報考測評申請中......
說明:您只需填寫姓名和電話即可免費預約!也可以通過撥打熱線免費預約
我們的工作人員會在最短時間內給予您活動安排回復。
導讀:
提到MBA,所有人腦海里幾乎還是那個遠古的stereotype:
“不用考試交錢就能上吧!
“是為了認識大老板吧!
“就是混個文憑吧!
那么在讀這篇文章之前,我(北大光華2016IMBA學生王楠)希望你把你之前那些老掉牙的“吧吧吧”成見收起來,來看看真正的全職MBA的生活是什么樣的。
一、多姿多彩活動篇:
從9月3日到現在,開學不到兩個月時間,我們經歷了數不清的活動。
在我眼里,MBA是個極好的擺渡人。
他提供了一切可能性,將你和你想探索的彼岸連接起來。
而我們唯一的concern即是,想探索的太多,要在有限的時間里選擇你最感興趣的那些目的地。
從光華扶上馬那天起,我們就信誓旦旦要從此奔前程:
為了迎新晚會表演正宗的國粹京劇,我們刻苦排練:
熒光夜跑,感受集體奔跑的感覺:
參選MBA大使,在全球范圍內宣傳PKU GSM MBA:
搞起萬圣節大趴體,邀請希拉里和川普大駕光臨:
參與校園文化節,感受不同國家的文化背景:
我們在各個活動中奔跑,enjoy the moment.
在多年工作以后,重返校園,感受青春的張力,體驗一切事物的possibility。
二、懸梁刺股學習篇:
朋友圈里的精彩瞬間總是有關“多姿多彩生活篇”的,所以很多人以為這就是一個MBA的日常。
可是,那些只是冰山一角,海平面下的看不到的,則是我們真正的日常――
我愛知識我愛學習。
很多人認為MBA是不需要學習的,只要聽聽課、露露面、參加參加活動,就可以畢業了??墒?,真正的MBA學業壓力是要遠遠大于本科和研究生的。
上課、寫作業、小組討論、presentation、報告、選修課、quiz、雅思托??荚?..這些單獨看起來平常無奇的詞,堆積在一起卻構成了我們每天的日常。
開學之前,有學長跟我說“開學后基本上每天要寫作業要2點”。
我當時不屑一顧,以為是某學長時間管理能力不佳。
可是等到真正開學后,我發現,這并不是時間管理的問題。
MBA的目的是培養職業經理人,即通識人才,所以教授很注意培養我們在團隊里的能力:領導力、創新力、溝通力、團隊合作能力......因此,幾乎每個星期我們都有2-3個group discussion,這需要大量的時間去討論、分工、整合、優化。除此之外,如果要學習管理知識奠定扎實的基礎,那么在每天老師的講課后,還需要溫習課程做作業。同時,還要搜集無數的資料要去為選修課論文做素材。
所以,如果你要我告訴你真正的MBA的日常是什么,
我想到的是:
那些每天22點被樓管趕出教學樓的夜晚,
那些從早到晚窩在三樓咖啡廳寫作業的周末,
那個準備到凌晨3點的case study competition presentation,
那個唯一一個因為學業壓力過重而沒有旅行計劃的十一長假。
還有,這些累到不行、倒在沙發上就睡的moment。
但是,即使累成狗,我還是是會說服想讀MBA的師弟師妹們來讀書。
因為,我們堅信:
是知識,讓我們更加眼神更加篤定,內心更加堅定!
所以我們絲毫沒有因為這繁重的課業負擔而后悔來讀MBA。
只有奠定好了堅實的基礎,才使我們今后在每一個領域找到自己的位置。
三、曲徑通幽求職篇:
8月中旬,在我們還沒有入職的時候,CDC(職業發展中心)就開始為我們提供專業職業輔導,引導我們去發現我們喜歡的領域和適合的職業。
光華以金融著稱,據說有80%的畢業生都去了金融行業。
而我感謝CDC的是,他盡全力地提供所有關于金融行業的好機會,但同時也鼓勵我們選擇自己適合和喜歡的其他行業。
9月份剛入學,當我們還沒有適應作為一名新生的研一生活時,招聘會就浩浩蕩蕩地來了。
CDC不僅為我們提前準備好了所有招聘會的信心,同時為我們提供和校友、企業互動的機會,幫助對轉行領域明確的同學更快地對接。
班級里有共同職業目標的同學已經開啟了合伙人模式,建立公司,共同走向人生巔峰。
而更多的,還在曲徑通幽處徘徊,慢慢醞釀,等待前方的豁然開朗。
也許這并不是一篇標準的《xxxxx是一種什么樣的體驗》,只是我對兩個月MBA生活的總結。
我的生活并不會因為讀了MBA而立刻改變,
但是我在插科打諢中結實了幾個如《老友記》般的摯友;
在眼花繚亂的選擇中感受到了“you couldn't have it all”的痛苦,更加明白該如何取舍;
在assignment滿天飛的重壓下進一步提升了時間管理能力;
在各種實戰過程中更加有了business sense。
一切都還是剛剛開始,希望我們都能變成自己想像的那個樣子……